诗词评析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原创天地 > 诗词评析

漫谈古代十大名曲之《阳春白雪》

时间:2014年12月05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字体:
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阿薤露”时,国中和者只有数百人。当歌者唱“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当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即“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时候,国中和者不过三数人而已。宋玉的结论是,“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阳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复杂,能唱和的人自然越来越少,即曲高和寡。
当然宋玉与楚王的这番讨论的目的不是谈论歌曲本身,而是强调雅与俗的巨大差距,并为自己的才德不被世人承认而辩解。宋玉进而说“鸟有凤而鱼有鲲”,自然非凡间俗物可比。宋玉说,“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最后,宋玉引出了自己的结论,即“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宋玉的意思是,但凡世间伟大超凡者,往往特立独行,其思想和行为往往不为普通人所理解。
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卷五•乐律一》中指出,《宋玉答楚王问》中明明说,“客有歌于郢中者”,即有客人在郢中唱歌。而不是郢人在唱歌,更不是郢人善唱歌。沈括认为,郢中为楚国旧都,“人物猥盛”,之所以和者寥寥,是由于不知道或没有听过这首歌曲。宋玉以此自况,未免有些不讲道理。以郢人不熟悉阳春白雪这样的曲子而指责他们,这不是很荒谬么?沈括还指出,阳春白雪典故中的一些细节后来被错误的解读和传播,例如,善歌者都被称为“郢人”,而原文的意思是郢人不善歌。
阳春白雪这个典故说明了不同的欣赏者之间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存在着的巨大差异。乐曲的艺术性越高,能欣赏的人就越少。不得不承认,这种差异又和欣赏者的主观趣味有很大关系,有时很难得到一个客观公允的评价。正如西晋葛洪在《广譬》一书中所指出的:“观听殊好,爱憎难同。” 对于听惯桑间濮上之曲、下里巴人之声的人,当然无法理解阳春白雪和黄钟大吕的高贵雅致。从这点来说,古今并无太大区别。今人欣赏音乐,大都是“入耳为佳,适心为快。”E网情深
“雪唱与谁和,俗情多不通。”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是不能离开“雪唱”和“俗情”的。任何音乐似乎越通俗,支持者也越众。这和今天票房收入最好的往往是流行歌曲演唱会是一个道理。当然高雅的艺术自有其价值,时代愈久,愈弥足珍贵。E网情深
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毛泽东试图将高雅艺术和通俗文化tong一起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曾说,“就算你的是‘阳春白雪’吧,这暂时既然是少数人享用的东西,群众还是在那里唱‘下里巴人’,那末,你不去提高它,只顾骂人,那就怎样骂也是空的。现在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tong一的问题,是提高和普及tong一的问题。不tong一,任何专门家的最高级的艺术也不免成为最狭隘的功利主义;要说这也是清高,那只是自封为清高,那只是自封为清高,群众是不会批准的。”tong一的初衷也许是好的,但在ji左的年代里阳春白雪成了受批判的对象,而下里巴人也成了政治的附庸。E网情深
阳春白雪虽然被指高雅艺术,但不少资料对古曲《阳春白雪》解题时时,都称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地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很显然这是在“阳春白雪”四个字的字面上解题了。阳春白雪的典故和琴曲《阳春白雪》年代相隔太远,已无音乐上的关联。
《阳春白雪》曲倒是很有可能与元代的散曲有关。元代杨朝英的《阳春白雪》是一本著名元代散曲集。元曲在曲韵及格律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阳春白雪》中收录的白仁甫的《驻马听》中有这样的句子,“白雪阳春,一曲西风几断肠。”可见元代已有阳春白雪这支曲子。E网情深
至于元代令人“几断肠”的《阳春白雪》曲,如何演变为今日轻快流畅的乐曲,已非大路所能参透。言犹未尽,此处且做“留白”,与众友共赏析。


 
《阳春白雪》是由民间器乐曲牌仪《八板》(或《六板》)的多个变体组成的琵琶套曲。相传为春秋时期的晋国师旷或齐国刘涓子所作。“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荡涤之意,“白雪”取懔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阳春白雪》十大名曲之一。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阿薤露”时,国中和者只有数百人。当歌者唱“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当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即“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时候,国中和者不过三数人而已。宋玉的结论是,“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阳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复杂,能唱和的人自然越来越少,即曲高和寡。

当然宋玉与楚王的这番讨论的目的不是谈论歌曲本身,而是强调雅与俗的巨大差距,并为自己的才德不被世人承认而辩解。宋玉进而说“鸟有凤而鱼有鲲”,自然非凡间俗物可比。宋玉说,“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最后,宋玉引出了自己的结论,即“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宋玉的意思是,但凡世间伟大超凡者,往往特立独行,其思想和行为往往不为普通人所理解。

阳春白雪《阳春白雪》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两首高深的歌曲名,即《阳春》和《白雪》,是由楚国著名歌舞家莫愁女(姓庐,名莫愁。郢州石城,今湖北钟祥人)在屈原、宋玉的帮助下传唱开来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下图片为现湖北钟祥莫愁湖阳春白雪岛石刻标志
 


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乐曲产生的年代没有确切的史料可以说明。唐代显庆二年(657年)吕才曾依琴中旧曲配以歌词。《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
时常在文章中看到作者自称为“下里巴人”以示自谦,这其实是一种误用。“下里巴人”中虽有一个“人”字,但并非是指人,而是指歌曲……
使用古书里的成语来形容所要表现的事物,不但可以减省笔墨,而且可以增益文采,所以人们喜欢采用。时常在文章中看到作者自称为“下里巴人”以示自谦,这其实是一种误用。“下里巴人”中虽有一个“人”字,但并非是指人,而是指歌曲。《文选•宋玉〈对楚王问〉》中记载:“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李周翰注曰:“《下里》、《巴人》,下曲名也。《阳春》、《白雪》高曲名也。”由此可知,“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都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
从各种文献中不难发现,下里巴人一类的巴人歌谣,很早就已影响到了中原地区。巴人的歌舞多是群体的,唱歌时大家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
巴渝民歌因曲调流畅、曲风明快活泼和富有浓郁的地方风情,从而被人们广为喜爱。大家所熟悉的《竹枝词》就是在《下里》《巴人》这样的歌曲上衍变而来的。“竹枝词”,又名“竹枝”、“竹枝子”、“竹枝曲”、“竹枝歌”。在唐《乐府》中以地名命名而将“竹枝”称为“巴渝歌”。杜甫在夔州有诗说:“万里巴渝曲,三年实饱闻”。
从唐人拟作的《竹枝词》中,可以看出民间在《竹枝歌》的基调是愁苦悲凉的,后来经过文人的采录与润色后流传下来。我们熟悉的刘禹锡的《竹枝词》就属于这一类。与民间的《竹枝词》一样,《薅草锣鼓》是巴渝、巴楚一带薅草时节以锣鼓伴奏的传统民歌演唱形式。《薅草锣鼓》的起源很早,起源于农事,人们祭拜农神田畯,驱邪避害,与巴楚先民信巫尚鬼的民俗有密切关系。
“下里巴人”、“竹枝词”、“薅草锣鼓”是巴渝古代民歌中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样式,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竹枝词”和“薅草锣鼓”是不同时代的“下里巴人”,是对“下里巴人”丰富和发展。一方面是艺术形式、艺术风格的传承、一方面又是形式和内容随着历史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变易。
像所有活跃在民间的大众艺术一样,无论是“下里巴人”还是“竹枝词”他们最大的长处便是“通俗性”。它们虽然语言通俗但反映的内涵却十分深刻。所以人说“山歌无本句句真。”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虽然一个高雅清丽、一个活泼灵动但都是表达真实感情的思之声,因而得以丰富和发扬至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阳春白雪的中文解释
【解释】: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自】: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示例】:长老听了,赞叹不已道:“真是~,浩气冲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
【近义词】:曲高和寡、鲲鹏图南
【反义词】:下里巴人、阳阿薤露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文学作品
阳春白雪的由来
阳春白雪是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

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阿薤露"时,国中和者只有数百人。当歌者唱" 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当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即"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时候,国中和者不过三数人而已。宋玉的结论是,"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阳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复杂,能唱和的人自然越来越少,即曲高和寡。

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漫谈古代十大名曲之《阳春白雪》]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 诗词文学网| 中华诗词网| 中国诗词楹联协会 | 中华诗词学会 | 中国作家网| 省作协| 长沙老干诗词协会 | 党建网| 湖南省文化厅|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文联| 中国新闻出版社| 新华网| 中国诗词协会| 老干部之家诗词协会| 四川作家网| 辽河诗词| 秦皇岛诗协| 无锡市诗协| 杭州老干诗协| 云南省老干部诗词协会| 云南省老干诗协 | 广东省老干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