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郴州一书征稿启事已在 网站上发表,截稿日期为6 月底,欢迎国内的诗友积极 参与。 投稿邮箱: 397571438@qq.com或 271410873@qq.com

湖南省老干部诗词协会

湖南省老干部诗词协会郴州

分会

名师讲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名师讲堂 > 名师讲稿

麓山寺碑和李邕

时间:2015年03月11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字体:
    麓山寺碑和李邕

   《麓山寺碑》现存于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之内“护碑亭”。唐开元18年(公元730年),李邕撰文并书,江夏黄仙鹤(前人谓李邕之化名,真伪无考)勒石。碑为青石,高272厘米,宽133厘米,上部为圆顶,有阳文篆额《麓山寺碑》四字,清晰无损。碑文28行,每行56字,共1400余字。字体为行书。碑文记述自晋秦始年间建寺至唐立碑时,麓山寺的历史沿革历代传教情况,词章华丽,书法精美,碑刻精湛,有“三绝碑”之称。又因李邕官至北海太守,故亦称“北海三绝”。《麓山寺碑》是湖南省长沙市尚存最早、价值最高,最负知名度的碑刻。传世的拓本为宋代本,比现碑存字多300余字。
    行书写碑为唐太宗首创,武则天亦身体力行之。《麓山寺碑》为历代艺林、文豪大力推崇,在行书写碑中,堪称千古绝唱,历代效法者屡屡不绝。特别是宋代米芾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专程前来临习,并于碑阴处刻有:“襄阳米   芾同广惠道人来,元丰庚申元日”16字。米芾来长沙拜谒《麓山寺碑》时年30岁,次年又迢迢赴庐山访《东林寺碑》,又在李邕碑上题名。后曾用张萱六幅画、徐浩二贴与人交换李邕的《多热要葛粉贴》,又曾用六朝画古贤等人之物交换李邕的《胜和贴》。米芾称李书:“精彩动人,墨渴笔劲,想运笔神助”。苏轼字形结构与李邕书法有某种相似,黄庭坚曾云,苏轼“晚乃喜李北海书,其豪劲多似之。”而苏轼本人也承认自之书法源于李邕。后人曾评:李邕豪放华丽的浪漫气息,正好与苏东坡相一致。元朝书法泰斗赵孟頫公认其书法直接上承李邕,赵书被誉之为:“上下五千年,纵横一万里,举无此书。”明、清两朝习赵字者甚众,认为赵能糅合二王与李邕两家之长。赵孟頫书法特点,沉稳、古厚,较为突出,除用笔之外,结字重心下压,字形略宽扁,朴拙,与李邕书法极为相似。明代董其昌更是把李邕与王羲之并列,所谓“右军如龙,北海如象”。此论一出,天下翕然以为至理,流传甚广,深入人心。董自言学李邕五十五年,注重结字,其行书之紧结成分,确与李邕相通。我省清代的大书法家何绍基,人称“晚清第一”。他对李邕评价极高,称“北海书于唐初诸家之外独树一帜,与鲁公同时并驱。并说“可与王羲之比肩”。何还大力从事李邕书法的翻刻。此五人之外,学习李邕书法者有名者,不下百人。如,唐代张从申,元代张雨、邓文元,明清两代的陆深、王铎、祝允明、王文治、曾国藩等等。李邕行书书法的后续,历时千年,大家辈出,晚清及民国时,李邕书法几乎成了书家们的必修对象。包括林散之、沙孟海等人。这里面有一个得到定评的道理:“二王”是必学的,但学得不好,会使人步入甜熟的俗套,而李邕这种雄强和正气凛然的书风,学之正好可以避免这一陷阱。
    李邕的书法成就,历代书家已有公论:“书中仙手”、“华岳三峰“、”黄河一曲”,“骨力洞达,奕奕如有神力”,“变右军行法”、“笔力一新”、“沉着劲粟”,“不以跌宕掩其朴气,最为可贵”。“气骨峥嵘、如泰山卓立”。“字势豪逸,真复奇崛”、“右军右龙、北海如象”可与王羲之、颜鲁公齐名!李邕天资聪敏,少具才识。《旧唐书》称:邕早擅才名,尤长碑颂。其文章、书翰、正直、辞辩、义烈被称为“六绝”,已是海内誉名。李白、杜甫、高适等后学晚辈皆与之交游。李邕学贯天人际,碑版照四裔这样的文学家、书法家。因其为人刚直,性格倔强,在唐朝派系斗争中,累遭暗算,几几沉浮,仍在73岁时被奸相李林甫派人杖杀于北海郡。好在历史自有公论,我们今人能在众多的历史文献中知道李邕的文才、人品和书法,可以说他在书法中得到了永生!
    《麓山寺碑》又名《岳麓寺碑》,与《李思训碑》同为李邕书法的代表作。但《李思训碑》有着学临《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显明痕迹;而《麓山寺碑》在“李碑”基础上有大的进展、自成一体。可以说,李邕书法由“二王”的临摹、创作到自成一体,实现了创新。有书家评云:《李思训碑》挺劲有余,而苍老不足,犹寒春之新柳;《麓山寺碑》则豪逸奇崛而深厚老成,似万岁之枯藤,其中最重点的、最主要的是《麓碑》书法流动中藏稳密。《麓山寺碑》落笔起讫,沉着而流动。沉着处不失流动,而流动处亦显沉着,相反相济,造诣极深。结字重心下压,显得稳重厚实,结体紧密,正是“北海如象”特征的重要因素。宋代苏轼、元代赵孟頫作为书法艺术大家,为之倾倒的正是李邕用笔沉着,流动耸挺的艺术特点。李邕的艺术功底和审美意识在这里达到其人生的顶峰。故有言李邕者,必称《麓山寺碑》,其道理就在这里。“似我者俗,学我者死”是李邕的书论名言。我写此文谈论《麓山寺碑》和李邕其人和书法造诣,其意义在于一是介绍、宣传湖湘文化和湖南及长沙的历史胜迹和文化底蕴外,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继承其书法艺术。继承是为了创新、创新是艺术的终极目的。这对于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和国学,我们都应该抱这种态度。我们湖南人、长沙人应珍视湖湘大地上的这块书法艺术瑰宝。
 
                                   柳劲深/文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麓山寺碑和李邕]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 诗词文学网| 中华诗词网| 中国诗词楹联协会 | 中华诗词学会 | 中国作家网| 省作协| 长沙老干诗词协会 | 党建网| 湖南省文化厅|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文联| 中国新闻出版社| 新华网| 中国诗词协会| 老干部之家诗词协会| 四川作家网| 辽河诗词| 秦皇岛诗协| 无锡市诗协| 杭州老干诗协| 云南省老干部诗词协会| 云南省老干诗协 | 广东省老干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