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郴州一书征稿启事已在 网站上发表,截稿日期为6 月底,欢迎国内的诗友积极 参与。 投稿邮箱: 397571438@qq.com或 271410873@qq.com

湖南省老干部诗词协会

湖南省老干部诗词协会郴州

分会

名师讲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名师讲堂 > 名师讲稿

诗海得沙

时间:2015年11月16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字体:
诗海得沙
讲课人:王乐安 2015年4月28日
                                   
    前言:今天和大家讲诗,我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在座的各位都是年高德旺,而且多年写诗,很多人的诗词都非常好了,我是鲁班门前抡大斧。好在对于我而言,既然是弄斧班门了,那只手一个力气活,我诗艺肯定不如大家,但是力气还是有一点的,所以我就斗胆献丑了。我想先申明几点:一是我不会讲普通话。二是讲稿中所引用的诗文,有一些是我自己的,不是我的诗好,而是自己的东西讲解起来方便一些。因为是我不会用电脑,资料全凭记忆,难免有一些错误和纰漏。三是我所讲的观点,都是我一孔之见,一人之言,一时之得。偏颇、幼稚在所难免,所以如果有不合时宜、不遵规矩、不肖前贤之处,大家就当我抽胡说了。
    大凡有年纪,想学诗的人,都想速成,都找捷径,长沙话叫套路,心情可以理解。其实世间万物都有套路。下面我就谈谈写诗的套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一条真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远古时代,生产力低下,也没有书写工具(纸是东汉以后才有的,绵帛也是后来才有的,但一般人用不起)。人们语言交流,只能口耳相传,为了方便传播、记忆在无数次交流中,发明了韵。另外,音乐早于诗歌而存在,乐曲功用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它有统一方言的作用,无论什么方言,到了曲中,只有一种读音了。乐曲也是为了便于传播而发明,便于记忆而发明的。如诗词比散文容易记,歌曲又比诗词容易记。《诗经》中的“郑风”“豳风”等。古人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都用歌来表达,豳而诗歌就是“诗”。
    今天我们学习写旧体诗,窃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开始:一、师前人,二、师造化,三、诗外功夫。
     一、师前人又可细分为读书和模仿等几个方面:
     先谈读书: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前贤又言:“无一字无来处”等,我认为:此言不虚,读书又可以分为1、读什么书?2、读谁的书?3、用什么方法读书。
  1. 对于读什么书的问题,据我的经验,最好先不要读大题材的作品,宜在名家全集中找贴近生活,抒发情感,描写景物、花草、树木、动物等的作品。为什么?
  1. 这些东西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
  2. 这些东西我们也能在平常生活中遇到。
  3. 这些东西最能够透露出名家、大师们最平凡的一面,是他们的真情实感,与我们的距离较近。
  4. 读浅显的作品。
  5. 读白描的作品。白描作品略近似于绘画的素描或静物写生,最容易上手,但难达到高水平。
举例:静夜思、咏鹅、登鹳雀楼、《枫桥夜泊》等。
  1. 对于读谁的书这个问题,我认为最好还是多读名家、大家作品、行家作品。总之是大家的小作品。例如:苏轼:《出城送客》“送客客已去,寻花花未开。未能城里去,且复水边来。父老借问我,使君安在哉?今年好雨雪,全见麦千堆。”
  1. 古人云:“法乎其上,仅得其中”取法高,但结果不一定高,用时髦语言讲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在的诗,有谁超过李、杜?词有谁超过苏、辛?散文有谁超过庄子?曲有谁超过关文卿?
  2. 名家作品往往是大诗人,大文人经验、技巧、知识、智慧的积累、汇集、结晶、浓缩。分析“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 名家、大家的小作品往往折射出和倾注了大智慧、大功力、大心血。分析《题庐山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蕴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真理。另外,朱熹的“半亩方糖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此诗稍逊苏轼一筹,本来天然胜景,一加入“问渠”句,则现人迹,即没有鬼斧神工之感了。苏轼不同,纯用景来喻理,诗中无一句说理,而真理自在其中,自然天成,无人工斧齿的痕迹,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另外如“深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都有人的存在,但不能由人发声。一句“问渠”,作者即入诗中,难识庐山真面目了。前二句“半亩方糖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本来已写得天人合一,浑然无迹,一句“问渠”,现了斧齿之影了。朱熹诗本是以物喻理,人未在其中,一句“问渠”则把人带入诗中,表现手法就杂乱了。
  1. 用什么方法读书?
  1. 不拿笔不读书,读书要做笔记,写心得。尤其是带目的读书(哪里写得好,有何特点、名句等)。
  2. 充分理解诗文内容,理解有层次,有深浅:现分析二首耳熟能详的小诗:
《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关于床,有三种解释:1、卧具即我们说的床铺。2、胡床:即一种凳子。3、井台,即水井及附属设施。如果我们把床作为卧具的话,那么疑是地上霜就不好解释了,床是放置在房子里的,霜又怎么会到房子里来呢?此其一;其二,在房子里望月要举头吗?(举:抬起来)抬起头来看月亮,一定是月在中天,约在子时,此刻才是静夜,才万籁俱寂,古诗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又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有天上明月,才能照到所有的人。他乡的自己和远方的亲人。见月思乡,睹月怀人,古已有之,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另外,地上霜也是羁旅之人思念故乡的一个诱因。俗话说的好“寒露霜降水推沙,鱼奔深塘客奔家”既然疑是地上霜,那么应该时值深秋了。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有人说,诗词惜墨如金,既然诗词题点明了是清明,那么此诗可改为五言绝句: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乍一看,改成五绝似乎对诗的原意没什么改变,但略一思忖,问题来了。第一句少了两个字影响不大,第二句少了两个字就有问题了“路上行人”是偏正结构,路上,限定了是在路上走的人。而“行人”则不一定是在路上走的人,包含坐在船上的行人(古人有行船一说)。因为下雨过多也会对行船产生影响。“断魂”,悲伤到极点。但坐在船上的行人一般不会悲伤到极点,水涨船高,雨纷纷对行船影响不大。倒是行路之人“断魂”的可能性较大。泥深路烂,一身淋湿,速度太慢,天色渐晚,目的地还很遥远。故而断魂。欲借酒浇愁解乏。到酒家打尖,甚至买雨具,或借宿一晚都有可能,一个疲惫、悲怆又无可奈何的声音发出了:“借问这位小哥哥,此地哪儿有酒店?”“前面那个开着杏花的村子里有一间酒店”,一声清脆的童音从牧童口中流出。问牧童,说明路上没什么人,不然问路谁去问一个小孩子呢?以有人(小孩)突出无人,看似有人实则无人,与王维《山居新瞑》“空山新雨后”的以动衬静有异曲同工之妙。孤身一人,细雨蒙蒙独行在荒芜无一人的烂泥路上,找个问路的人都找不到,怎么不令人断魂呢?如果是改成“遥指杏花村”则失去了孤苦行路的断魂之感了。“遥指”二字也间接地说明了这条路漫长、偏僻、荒凉,一个酒家,还要走上很远的路,“断魂”之感还要继续下去。
  1. 认真分析
A:分析作者的思维轨迹:雨季——行人——荒野——卖醉
    如《清明》这首诗,作者首先表达的是季节特点,春暖花开,细雨绵绵,泥深路烂。乍暖还寒。这些对于不得不出门的“行人”来说无疑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明知痛苦又无法躲避,那么就只能借酒烧愁了。不停的雨---稀烂的路---疲惫的人---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目的地十分遥远---借酒浇愁---找不到酒家---也找不到问路的人---最到遇到一个牧童---卖醉还得走相当长的路---断魂了。
B:切入点:
     清明时节,一个不宜出门的季节,要去遥远的地方。
C:意境:
     细雨蒙蒙之中,一条泥路惋延曲折通向烟雾迷蒙的远方,一个中年汉子撑把油纸伞,深一脚浅一脚艰难地行走在满是坑坑洼洼的路上,他引颈四望,想找个干一点的地方休息一下,但四周一个人影也没有。忽然一阵笛声传来,他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牧童倒骑牛背,小笛无腔,信口而吹,远方杏花丛中,一角酒旗时隐时现,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模仿:前人学习写作,基本上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其它门类亦然,如书法、绘画、雕刻、泥塑、制瓷等,模仿又可以分为(1)先模仿什么类作品,(2)先模仿谁的作品,(3)模仿的方法。
  1. :先模仿什么类型的作品呢?
A:与日常生活中贴近的作品。
    在座的都是老人了,时间精力有限,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都有一定的困难,此其一,其二,与生活贴近的东西便于观察,信手拈来,取材容易,自己也熟悉,平时有印象。这些题材的作品,有似曾相识的之感,容易引起共鸣,如骆宾王的《咏鹅》,一句曲颈向天歌,就把鹅的形象写活了,特别是这个“歌”字用得好,我们平常都认为鹅是叫,改成“歌”字,就成了诗的语言了,三、四句是一付对联,而且每句中又有自对,颜色对,白毛对绿水,红掌对清波是句中自对和颜色对。
B:先模仿自己有相似经历的作品
    比如:饮酒的作品,在座的人可能很多都有过饮酒的经历,一般来说诗人都饮酒。所以饮酒作品好模仿,且饮酒后都有感受,尤其醉态,可以入诗,下面举例: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哪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劲欲来扶,以手推之曰:“去”---辛弃疾
    我模仿的饮酒诗:“自浮大白自倾樽,醉问山花面可红?步履蹒跚呼老妇,手遮明月令关灯。”“春酒花间饮,长醉谁能醒。醉后坐花前,问花谁可怜。”《菩萨蛮》咏春十首。
    “人生易老,叹惜春花开太早。白发添愁,晚景桑榆幸勿忧;平生志业,一脉春江流不歇。莫问行藏。且醉丛梅看夕阳。”<其一>
    “衰年嗜酒,酒债寻常行处有。见酒盈樽,不啻他乡遇故人;花间醉倒,我卧家中卿勿扰。急唤山荆,快闭门窗挡峭风”<其二>
   “金风送爽,莫负今宵新月朗。独酌花丛,举杯对影成三人;花间醉倒,问花我睡哪边好?风动花摇,疑为拙妇水蛇腰。”  《减字木兰花》三首。
C:有共鸣的作品
    有些作品,虽无相似经历,却赞同作者观点,或所见略同,也适宜模仿。
    如立志报国的作品,如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描绘恬淡胸怀和壮志未酬的乡居生活作品,如“小清闻鱼跃,横林待鹤归,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柳桥晚眺》
    我模仿之作:“斜照移花影入怀,林阴小路绝尘埃。深山有径唯云至,静室无窗只月来。佳句每从愁里(方位名词)得,梅花偏向薄冰开。南华读罢披衣出,野草如茵上石阶。”国学大师王国维:“一切景语即情语”。
  1. 先模仿偶像的作品
    A:偶像往往是自己最崇拜的人,其作品可能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同或相近,脾气性格也适合自己模仿,这样的作品模仿起来兴趣较大,且作品传递的思想、信息往往是自己考虑多年的东西,所以容易产生共鸣。例:陈毅诗“断颈今日又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风烟二十年,此头应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投身革命即无家,血海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B:文字史上有成就人的作品:这样的人也可能同时也是你的偶像。如李白、杜甫、苏轼等等。
    C:承前启后的作品。这些作品的作者,站在巨人的肩上,创作出了不朽名篇。给后世以巨大影响。
如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下启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又如《金乡送韦八之西京》:“客从长安来,还归长安去,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望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明明写离别之情,结尾却荡开一笔,写连山之烟雾,后来的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等,“西楼咸阳树”一句,演成现代客套话“劳您挂心了”脍炙人口,传之久远。
    又如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上承杜审言:“今春花鸟作边愁”《渡湘江》,下后李后主“春花秋月何时了”
  1. 模仿的步骤:
    A:先分析作品的内容:写的是什么东西,(情感)古人写东西有时比较隐晦,如李商隐的无题诗等,举例:《锦瑟》不要模仿。
    B:分析作品的形式,包括结构,表现手法等如王维《汉江临眺》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阑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三湘:湘江会漓水称“漓湘”会蒸水称“蒸湘”会潇水称“潇湘”合称“三湘”。“九派”九条支流。山翁: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好饮酒”。以画入诗,先总括地理,粗线条描绘全貌,再细致分项写景色,最后抒情怀古。
    C:找到楔入点:楔入点在描写的脉络。
不同类型的作品,楔入点不相同,有按时间顺序写的,有按空间顺序写的等,按自己的喜好、习惯、难易程度决定。
  1. 模仿方法;
    A、描红:照葫芦画瓢,他七言我五言,他五言我七言,他咏鹅我咏鸭等,稍作改动,改形不改神,举例:《品秋》六秩重阳又上山,气云飘复自西南,无垠黑退金光迸,有限生磨白发斑,几座苍峦无老态,一胸丘壑付清闲。何年岱岳观天下,俯看群峰似小丸。”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临摹:同韵。同格调,同事物,同手法,亦步亦趋。举例、《秋兴八首》其三:“鸟雀营巢集坠枝,书斋晨夕下重帏。蛰居未解秋消息,但觉行人几换衣”用辛弃疾“不知精力哀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的意思、结构。
    C、遗貌取神:举例《游麓山》“野菊迎寒绽小蕾,疏梅未放薄霜催(拟人化描写,人是诗人最熟悉也最陌生的生物,当你文思滞时,可用此方法。一具体到人,你就有东西写了,文句就活了,描写就传神了)。巉岩压竹枝斜出,绝壁横空蕊倒垂。石上泉鸣和鸟语,风中树舞伴云飞。隆冬万壑人踪渺,道遇山僧采药回。用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知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意境。
    D、天下文章一大抄:举例
    “落花与芝盖同飞,扬柳共春旗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睛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再看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白居易《琵琶行》“屋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等,不胜枚举。
    又如虞世南《蝉》“垂矮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駱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三首诗作,皆写得蝉人一体,托物寄兴,为后代效法,如苏轼《次韵章质夫扬花词《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不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青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二、师造化: 即用取舍的眼光,把存在的事物用诗的语言翻译过来。
1、观察,2、思考  3、描写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 观察
<1>忘记身份。
    观察事物时要撇开自己的原有身份。要站在被观察的立声上看问题。如咏物诗,要以被咏事物相近的身份距离去品察。
如王勃《咏风》: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因无迹,止息如有情。
月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又如拙诗《咏鹭》: 
万里睛空只影横,荒洲独宿避人踪。
常藏一腿夸独立,敢立潮头弃浅深。
爱惜羽毛身洁白,擒拿虾鳖嘴强雄。
餐鱼歺肉亲寻获,不向他人乞半分。
<2>多种角度
    讲朝鲜民间故事:同一事物从不月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如苏轼《题西林壁》
    又如拙诗《咏毛笔》:
    “竹竿装毛锐不斜,盘桓曲折走龙蛇。传情达意聊胜嘴,绘色成声可吐花。毫末华年祈脱颖,锋芒壮岁许涂鸦。唐碑汉隶都临遍,写尽春秋与百家。”
    首句写外形,二句写毛笔书写动态,三句从毛笔功用角度,五六句从人的角度体察,七八写经历。
<3>诗人眼光
    什么叫诗人眼光?我认为看事物带诗意,就是诗人眼光,例如看花,诗人眼中的花与常人眼中的花就有不同。拿梅花来说:梅花开在冬天,在平常人看来,这没什么稀奇,几千年都是这样开的。有的花喜暖,梅花喜寒而已,诗人却不这么看,诗人认为这正是梅花高洁之处,不同凡俗,特立独行。描写梅花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把梅花放到清水和月的背景之中。或者是孤独的墙角边“墙角数枝梅,迎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
    又如拙诗《咏梅十首》其五:“万物循时盛,梅花独忌春。无寒芽不发,有冻蕊方馨。世热才从雪,孤芳耻作宾。地天成一白,铁杆好横空。”
  1. 思考
<1>追根溯源(纵向)
    事物皆有因果,此事物因何而生,需什么条件才能生存。如拙作《咏愁》诗:髻龄耄耋影形随,地北天南设堵围。不让欢娱来寸缕,唯容浊酒满厄杯。无愁哪得文思涌,有此才成蜡炬灰。欲遣愁怀却无计,才下心头又缠眉。
<2>旁观其它(横向)
    此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关系,包括与其它事物联系的方式,紧密度。有多少事物与他有联系等。
    如写山,那么你要了解树、水、云、日、月、庙、鸟、兽、樵夫、猎人、游人、隐士、山花等诸多事物。
<3>逆向思维,另类思维
    诗歌反映事物,描绘事物有多种角度,而多种角度来自不同思维,有时通过逆向思维,另类思维,有些一时想不清楚的事情能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使诗歌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如拙作《咏钱十首》其一,其二:“一片寻常纸,何时化作钱。皇宫常出入,陋巷久勾连。可使鬼推磨,能驱人发癫。摆平无尽事,铜气臭千年。”其二,“形质似君子,外圆而内方。通神称有术,买命赂无常。最爱繁华宅,谁怜羞涩囊,天生知利害,厌弱只扶强。”
  1. 描写
<1>站在前人的肩上拓展发挥
    我们所描写的对象,有很多前人都描写过。这样我们在观察描写事物之前可以先把前人对该事物的作品找来进行研究。看前人是怎么观察的,怎么描绘的。我们再在此基础上拓展发挥。
    如杜甫在安史之乱中有家不能团聚的愁烦在诗作《春望》中的表达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写李隆基与杨玉环的死别则是: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玲肠断声。
<2>抓住事物的特征,本质观察,描写
    我们都看过漫画,比如画外国人,只要把鼻子画像了,那么观众都知道你画的是外国人了。
    又如拙作“咏竹十首”其三“万叶头垂地,孤身干刺天。虬根埋没久,劲节发生坚。厌俗花难吐,虚心果不悬。风来随鹤舞,冬至伴梅妍。”选择的是竹叶垂地,竹身向天生长,不旁技斜出,竹根曲折盘旋,竹节坚硬,竹难开花,不结实。四季长青等特征来描写。
<3>尽量采用诗词语汇,即把寻常事物用诗的语言说出来,就是写诗。写诗其实就是一种翻译,把平常语言翻译成诗词语言就行了,就是诗词了。
    如解缙的“打扫堂前地,放开笼内鸡”“分明是语句,又道路我言诗”等
    另外先贤有二首诗:
    “掩鼻入牛栏,噤声泪未干。将肩挑担易,抬脚下田难。小犊翻槽草,儿童盼早餐。冷风吹瘦面,热汗湿青衫。”
    “二八佳人阻碧流,书生权作济人舟,双手放在肩头上,一杆撑于水底丘,一杆撑水慢慢悠。三寸金莲浮水面,十分春色动人愁。轻轻放在沙滩上,默默无言各自休。”
    我认为最后一句可改为“默默回眸各自休”默默本含无言,回眸信息量巨大,既有留恋,又有相思,还有无奈,更有风情,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有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美人一回眸,必定风情万种,潜台词万千,更令人遐想。平添几分诗味。
    郑板桥“溢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郑板桥《茶壶》“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
4切磋
    <1>写完作品先放一放。诗文写出就象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的过程,是作品,是心血,还是自己的儿女一样,要精心养护,养护是今我与故我的切磋,一个作品,从构思到创作的过程,就是构思进入到作品内容提升的过程。好的作品,作者在相当长的时间段里仍然沉浸在作品情境中,不能出来,甚至不能自拔。此时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可能不太客观,不够冷静。俗话说得好:“儿子是自己的好,媳妇是别人的好”如果放一段时间再来审视自己的作品,可能会发现很多不足之处,这样便于修改。
    <2>找诗友讨论
“一人不如二人见”,“人贵有自知之明”,为什么“贵”,因为自己的缺点,自己很难发现。所以孔子对于当面指出自己缺点的人,总要对他鞠一躬。找亲友最好对自己的诗作不服气的人。这人必然会细心地找出“岔子”。再则,讨论可以出真知。
    <3>找前人同类作品比较,多看今人、古人的诗词评论和诗话等。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符合对立统一规律,任何事物都是在对比中显现的,如高矮、美丑、长短等。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大家可以找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花词与张词进行对比。
  1. 拜师访友
<1>找高人拜师学习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百步之内,必有芳草,能有高人指点,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韩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2>找朋友(最好亦师亦友)学习
    向朋友学习,不显拘谨,学得较轻松
<3>找网上陌生人学习
    现如今互联网发达,在网上拜师十分方便,因此学习起来也十分便捷。
  • 诗外功夫
    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诗外功夫也十分重要。诗外功夫分为驾驭语言能力和姊妹艺术修养。
  1. 驾驭语言的能力
    驾驭语言的能力对于写好诗歌十分重要,文喜看山不喜平,而文中之山有很大一部分是靠语言的巧妙安排而打造出来的,从某种角度上说诗中之山是“人造山”。举例“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来蟠桃孝母亲。”“上级派我来抓民兵....(喝茶)工作,准备给你们发一批枪,一个人发一支枪...那是不可能的。二个人发一支枪,那也是不可能的,三个人发一支枪,那是可以的,但是枪是木头做的。”“一窝二窝三四窝,五窝六窝七八窝。九窝十窝都是雀,凤凰何少尔何多”《咏雀》解晋。“院子里有两颗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如果直接说院子里有二棵枣树,文章就太平实了。
  1. 姊妹艺术修养
    可以说任何门类的知识,只要你学到很高的境界,都能对诗的创作产生影响,问题是一般人达不到这个高度,孙中山的保镖“南北大侠”杜心武带徒弟要求大学中文专业毕业。杜说“文武之道最高境界是相通的。”
在诗歌的众多姊妹艺术中,楹联可以说与诗词有着知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认为,在学习写诗前最好能先学会对联的创作。先从一字联做起。如“天”对“地”“风”对“水”等,进而二字对,三字对...七字对等等。对联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如我们在做饭时,就可创作对联:黄瓜片对白菜心,千张对百页,苦瓜对甜菜,鸡爪对豆角,凤尾菜对猴头菇,洋葱对土豆,夫妻肺片对姊妹团子,烫白菜对腌黄瓜,剁辣椒对蒸鱼头,红罗卜对白辣椒,大蒜对小葱。又如旅游活动:登山队玩水,攀峻岭对下陡坡,举头邀明月对挥手送晚霞等。
先贤泛舟冷水江,有人出上联:“冷水江中江水泠”先贤正沉思时,忽风一辆香花岭锡矿汽车驶过,马上灵光一闪,即吟出下联:“香花岭上岭花香。”
    词中许多名句稍加修改,发挥就可以入诗。
    散文亦然。
    现代歌词中许多文句也可以成为诗歌的素材,总之处处留心皆学问。如歌曲“猜心”中有一句歌词“每一次擦肩,享受冷漠的热恋”,我从中得到启发写出了《六十述怀廿首》中“愁到浓时翻作淡,诗呈淡处反成浓”和“坐吃金山多亦少,闲居岁月少还多”等句。
    学点哲学
    ①唐诗言情,宋诗言理,写诗学点哲学有好处,将一些哲理入诗,诗才有深度,有嚼头,有余味。如拙诗《边缘人歌十首》其四:“又上名山,访老僧,青鞋踏在白云中,丹枫黛竹掩弹院,翠柏黄花拱寺门。钟磬木鱼和经咒,红男绿女祈利名,菩提明镜非非物,无色无形自自空。”
又如拙诗《咏钱十首》其三:“不用是张纸,流通才是钱。身形虽在地,手眼可通天。才进钱庄里,旋归商贾前。一收还一放,盈利万和千”其七:“币本由人造,人何受市驱?千里疲往返,一世苦踌躇。涉险甘为乐,至残不觉愚。临终无他物,送别只青蚨”
    ②哲学原理还能指导思维方法。如写咏物诗:古人提倡“把物言志”。就必须找出人和物之间的相同或相似之处。马列主义哲学认为,一切矛盾皆有普遍性。只要我们找出人与物的共同点(普遍性),那么这个“志”就好言了,物业易“托”了。如:拙诗《咏蜘蛛》中有一句:“满腹经纶成一罟。”就是拿蜘蛛的腹丝与人的肚子里的学问这个共同点来托出人的志向的。又如《咏鹅》,将鹭鸶站立时总把一腿藏于翅膀下面,而比喻人要“独立”的志向。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诗海得沙]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 诗词文学网| 中华诗词网| 中国诗词楹联协会 | 中华诗词学会 | 中国作家网| 省作协| 长沙老干诗词协会 | 党建网| 湖南省文化厅|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文联| 中国新闻出版社| 新华网| 中国诗词协会| 老干部之家诗词协会| 四川作家网| 辽河诗词| 秦皇岛诗协| 无锡市诗协| 杭州老干诗协| 云南省老干部诗词协会| 云南省老干诗协 | 广东省老干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