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贺词: 湖南省老干部诗词协会各位会员:大家好!值此新年到来之际,我谨代表理事会领导班子成员向你们拜年了,衷心祝福各位及家人新年快乐,身康体健,平安吉祥,阖家幸福!省老干诗词协会朱梅生恭贺已亥年

诗词评析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诗词评析

苦难出诗人

时间:2018年06月03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字体:
 
杜甫徙寓荆湘的五年流离岁月
蒋延辉
 
    公元七六四年(广德二年)六月,由于好友严武(726-765,七六一年十二月任成都尹兼剑南两川节度使。代宗四月即位,七月召严武入朝)上表朝廷,推荐杜甫任节度参谋,授职检校工部员外郎(随唐始设工部,为朝廷六部之一,各部下设郎中,其中地位略低者称员外郎)并受赐绯鱼袋。他不想改变多年来的东游计划,便拒绝了这份工作。当他向朋友们呈诗辞行时,听到了严武又被任命为成都尹兼剑南两川节度使的消息。“殊方又喜故人来”,成都草堂在他心中的份量陡增,他放弃了既定的东游计划,回到了他在阆(阆中县,在今四川省嘉陵江中部),梓(梓台,今四川三台县)间流亡了一年零九个月的草堂。这样,杜甫开始在幕府上班。因为这次任职,后人称他为“杜工部”。
    唐代幕府的工作是很严格的,每天都是天刚亮就要入府办公,下班也在日暮黄昏。杜甫的草堂在市郊,只能长期住在府中。每当夜幕来临,他对着摇曳将息的残烛,听到远处传来的鼓角声,感到十分孤独悲凉,无助地发出了低吟:
 
宿  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诗的尾联,读后令人动容:自己孤苦漂泊(伶俜)的生活已忍受十年了,现在又没有其他工作可养家糊口,只能借寓他乡寄身幕府这个令人窒气的地方勉强为生了。
除了拘于幕府严格的规条,生活中也呆板枯燥,还要遭同僚的攻击。大部分同僚因中原动荡变乱,在那里无法生存,为了生计,保全自已的地位,互相犯忌和白眼。杜甫与别的幕僚不一样,他年长、阅历多、诗名大,又是严武的老朋友,深得严武的尊敬,经常被严武带在身边,游赏山水风光。一起登临泛舟,一起吟诗唱和。这些引起了同僚们的忌妒,背地里说他的坏话,甚至搬弄是非。
杜甫的身体也越来越差,牙齿松动,头发皓白,坐久了会全身麻木,不能动弹。家人很为他的身体担忧。
杜甫决定辞去幕府职务,回草堂过闲散自由的生活。他写诗给严武说:“白水鱼竿客,清秋鹤髮翁。胡为来幕下?只合在舟中。”(《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在他的再三请求下,公元七六五年(永泰元年)正月三日,严武终于同意他辞职。
春天的浣花溪风光明媚,杜甫写诗邀请严武前来做客。可是没想到四月中旬,年仅40岁的严武突然病逝。
几个月来,杜甫连续受到了朋友去世噩耗的沉重打击。七六五年(永泰元年)正月,高适逝世了,之前王维已在七六一年(上元二年)逝世,李白在七六二年(宝应元年)病逝。稍前王昌龄、崔颢、储光羲也已死去。这些盛唐诗人先后一个个离去,杜甫不禁悲伤地哀叹:“豪俊何人在,文章扫地无。”(《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
严武一死,杜甫的生活上失去了依靠,在成都也没有什么好朋友,多年来远赴荆楚的愿望又浮上心头。于是,杜甫决定离开成都,作别草堂,乘船顺江东下。
一、孤城残月
永泰元年(765)五月一个细雨如丝的早上,杜甫一家人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居住近四年的草堂。中原一带关山阻隔,安史之乱留下的残伤仍在,他无法再回到长安,只好沿着长江东下,前往荆楚一带。
船行江上,江水东流,穿过一片片连绵的田园,夹岸葱翠的青山隐隐退去,像舒展着一轴看不尽的山水画卷。这一路,杜甫经过了嘉州(今四川乐山)、戎州(今四川宜宾)、渝州(今重庆市)、忠州(今重庆市忠县)。一路上,诗人每至黄昏,放篷靠岸。生活上有时能得到一些友人的款待,有时也不免受到冷遇。杜甫有个族侄,任忠州刺史。杜甫带着妻小前去看望他。他看到杜甫一家落魄潦倒,招待了几次酒宴,就拒之门外。杜甫只好暂时在龙兴寺住下。忠县是长江北岸的一个小城,物资匮乏,百姓贫穷,社会治安更是江河日下,到处盗贼成群。杜甫在忠县几乎陷入了绝境,住了不到两个月,他心中烦闷,听说下游的云安(重庆市云阳)盛产一种好酒,便决定到云安去。
长江流经忠县至云安段向东北呈四十五度角,一路上水势较缓,江面开阔。这天晚上,当夏日的余霞落尽,杜甫吩咐船工在江边停船过夜。妻小睡后,他坐在船头,近看江岸随风摇动的萋萋细草和江面点点渔灯,长江无语东流。遥望苍茫宇宙,一轮皓月当空,联想到自己一生飘零岁月,苦难年华,他仰望穹天,生发出了对身世的感憾,写下了千古享誉的诗篇。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公元七六五年秋天,杜甫经船上一路风寒水冷,感染湿气,捱到了云安,住在县令严某的水阁里。这时他的旧疾肺病和风痹复发,只能留在这里养病。在卧病云安的半年中,诗人的心情郁闷索寞,他想念家乡,那美丽富饶的八百里秦川,横亘于秦川大地上的巍峨秦岭,车水马龙的长安,朗月清辉的羌村,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无不使这个异乡游子梦魂牵绕。
在杜甫养病这段漫长的日子里,蜀中时有战乱发生。同一年,在陇右(甘肃和青海东部)和关内,党项羌、吐谷浑、吐蕃、回纥等外族又不断入侵,百姓一批批逃难入蜀。而屯驻在汉水之上的官军和侵入的外族同样残暴。杜甫在云安听到这些消息,心中愤愤难平,他带病写下了《三绝句》来记载百姓流亡的痛苦和官军的残暴。这些诗的真实性远远超过了当时其他的史籍。如《三绝句》后一首:
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
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杜甫的病情有所缓解。大历元年(766)暮春时节,杜甫离开云安,乘舟继续顺长江东下,来到了夔州(今重庆奉节)。
夔州在重庆市东部,是长江三峡的西口,这里山高水险,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唐代的夔州城以白帝城(东汉初年,公孙述所建)为基础,向西北山坡逐年扩展而成。山势雄伟蜿蜒,民居依山伴水,是突兀于长江中游北岸的一座孤城。
杜甫七六六年四月到七六八年正月在夔州寓居,不满两年时间迁徙了五个住处。他刚到时,暂住在山腰上的“客堂”,随后迁居城内的“西阁”,秋后柏茂林为夔州都督,他给了杜甫许多帮助,照顾杜甫在州东西瀼溪岸边租得一些公田耕种,这段时间杜甫又迁住东屯。一年后,他又搬迁到城东赤甲山。在赤甲山没住多久,因柏茂林把州西的西瀼溪以西四十亩柑林赠给他,他又为管理好柑林迁入西瀼溪的草屋。
夔州地理偏僻,几乎与外边广大的世界隔绝。杜甫生活在这里,朋友稀少,生活平静,身体时好时坏,疟疾、肺病、风痹、糖尿病都不断地缠绕着他。最后牙齿落了一半,耳也聋了,几乎成了一个残废的老人。他常常在寂静的凉夜,对着东去的长江,望着隐约在群山中的残月吟作了一首又一首诗歌。他两年内写了四百三十余篇诗作,占他全集诗中的七分之二。而且其中有不少的长篇。这是一个丰富的创作高峰期。且诗作中不乏响彻云宵、千古传颂的名篇。如《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此诗以昭君故事为题材,揭露汉元帝的昏庸,描写昭君强烈的故国之思,抒发了作者对昭君的同情和自己内心对故国的眷恋。
二、荆楚漂零
公元七六八年(大历三年)正月,杜甫在夔州收到了弟弟杜观寄来的书信,催杜甫前往江陵。听到这个消息,杜甫十分高兴。正月中旬,一家人乘一条小船顺江而下,三月来到了江陵。可是杜观不知什么原因并没有到江陵来,从此两人也失去了联系。他只好去投奔时住江陵行军司马的从弟杜位。一番唏嘘感慨后,杜甫希望从他那儿得到帮助或者谋求一个差事,但以后一直没有结果。这样杜甫陷入了无涯的困境,无法继续在江陵住下去。
这年秋末,杜甫乘一叶扁舟依靠在江陵以南的公安县(今湖公安)江边。江陵至公安途中,他写了《江汉》一诗: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杜甫在诗中写道:身处江汉,却时时思念着故乡,想回到一别多年的山青水秀的家园。乾坤如此广阔,一个腐儒却无法容身,像片云一般在天空飘荡,又像长夜的月亮一样孤独无依。自己已到暮年,但仍然有壮心,秋风一吹,病反倒要好了。虽然年老体衰,但老马识途,还可以有所作为。杜甫虽处困境,但是并不悲观失望,有一股英雄暮年的悲壮之气。
到公安后,杜甫一家的生活依然没有着落。这一带地僻民困,很不太平。诗人在这里滞留了一段时日,到了冬天,日子更是难熬,他只好带着家人再次飘泊。
公元七六八年冬末的一天拂晓,杜甫带着一家人沿江而下,他决定到衡州(今湖南衡阳)找青年时候的朋友、现任衡州刺史的韦之晋,此时自己的舅父崔玮也在那一带做官。
这一年岁暮,杜甫一家来到了岳阳。暮冬时节,他看着洞庭湖边人民的生活,写出了他晚年最重要的杰作《岁晏行》,用排律的形式述说了劳动人民的痛苦。一家人在这里度过了春节。节日后,杜甫来到了岳阳楼。岳阳楼是每一个文人骚客都向往的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在楼上可以鸟瞰洞庭湖全景,历来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美誉。杜甫登上岳阳楼,极目烟波浩淼的洞庭湖,隐隐君山像一只玉盘镶嵌在碧波之中,渔帆点点,群鹜齐翔。一时眼前盛景和万千往事涌上诗人心头,触动了诗人的家国之忧和身世之感,万方多难的社会现实和飘零坎坷的个人身世取代了杜甫登楼览胜和喜悦。他心潮起伏,涕泪横流写下了最难写又写得最好的绝世名篇《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中流露出的感情极为沉痛,孤独衰老,漂泊无定,亲友音讯杳然,国家干戈未靖,这一切都沉重地压在诗人心头。让他心情似洞庭波涛,难以平静。杜甫这时已年届五十六岁,且身体患病,在如此孤独愁苦、境遇艰难中,能有这样雄健的笔力,写出这样撼动灵魂的诗,确实令人惊叹。他一生为诗而活,只要一走进诗中,他的生命就异彩纷呈,不息顽强。
三、潭州绝唱
公元七六九年(大历四年)春天,杜甫乘着一叶扁舟,冒着湘北料峭的寒风,溯湘江而上。经铜官渚(作《铜官渚守风》)、乔口(作《入乔口》)、新康来到了江南古城潭州(今湖南长沙市,隋开皇九年改湘州为潭州)系舟南湖路湘江边(时名“清枫浦”)。
清明节登岸潭州城,他看到是一派升平节日景象,令饱经苦难的诗人生出了许多感慨。他游览了长沙的名胜古迹,没有寻访到久已向往的定王台,九百多年前长沙王太傅贾谊亲手挖的那口井却还保存得和以前一样,他怀着高兴的心情写下了《清明两首》。发出了“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的万千感慨。
生活的窘迫使得杜甫不敢在长沙久留,清明节一过,他就带着家人继续漂向衡州。衡州刺史韦之晋是杜甫的旧交,杜甫打算去投靠他。一家人继续扬帆南行。杜甫当时怀着喜悦的心情写下了一首有名的五言律诗《发潭州》。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他们一家好不容易到了衡州,韦之晋却又被朝廷任命为湖南都团练兼潭州刺史(隋初撤郡为州,州的长官称刺史),前不久赴潭州上任。老友不在,杜甫没有心情留在衡阳。七六九年(大历四年)的初夏,杜甫又返回到了潭州。
自从见到韦之晋后,杜甫的生活就有了依靠,从诗中“太守庭内不喧呼”我们知道,他拜访过韦之晋,“迹断孝廉船”也使我们推断,韦之晋到船上回访过。在《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诗中杜甫盛赞了潭州,把潭州比为“乐园”,“昔遭衰世皆晦迹,今幸乐园养微躯”,“依止老宿迹未晚,富贵功名焉足图”,他打算在这里住下去。天有不测风云,杜甫与韦之晋相处不久,韦之晋突然暴病去世,猝死于潭州。杜甫极度悲哀,写下了一首五言排律十八韵《哭韦大夫之晋》。这首诗回顾了两人毕生的情谊,铭记韦之晋的高才雅德。韦的去世是诗人的最大不幸,对诗人遇到的这个无法弥补的损失,闻一多先生(1899—146,现代诗人、学者,湖北浠水人)称是“公晚节命运多舛,至于此极!”
第二次寓居潭州杜甫系舟于西湖桥下(现杜甫江阁处),船成了他的家。他身体患病,消瘦不堪。有时在渔市摆设药摊,靠出卖一点药物来维持生计,处境非常艰难。
有一天,一个名叫苏涣的人来拜访他,把他写的诗在杜甫面前诵读,杜甫听了,觉得句句动人,小小的船舱里充满着金石的声音。他们二人面对面坐着,有如出生不同时的司马相如(前179—前117,西汉辞赋家,成都人)和杨雄(前53—后18,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成都人)忽然会唔了,大有相见恨晚之慨。此后苏涣便常到渔市看杜甫,杜甫也常到苏涣的茅斋里畅谈。
七七○年(大历五年)的一个春天的傍晚,杜甫沿着江堤信步往南,到了一处迷人的江畔山丘(现南郊公园)。他远远望着涌着波涛北去的江水上漂浮着一叶归帆,远处一丛丛翠竹,一行行垂柳,一簇簇的春花,他陶醉在这江南的清绝之地。诗潮澎湃,留下了一首现镌刻在石碑上和他的雕像同在的任后人缅诵的五言律诗《祠南夕望》:
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
兴来犹杖屦,目断更云沙。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
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公元七七零年(大历五年)的落花时节,杜甫在一次湖南采访的使宴席上遇到了流落潭州的开元,天宝时代著名音乐家李龟年。李龟年当年在长安受到唐玄宗的赏识,杜甫看到过李龟年在唐玄宗的弟弟岐王府中和秘书监崔涤家里的出色表演。
盛世的青春故人同在垂暮之年邂逅于遥远的江南,二人见面除了意外惊喜惊讶之外,又有多少国家兴亡、身世坎坷、人生遭际的种种难言的感慨。杜甫写下了一生创作一百五十首七言绝句的压卷之作《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是杜甫逝世前最后一首绝句,有着丰厚的人生体验,写作艺术可谓炉火纯青,作品充满了含蓄不尽的艺术魅力。
忽然在一个五月的夜里,火光冲天,潭州兵马使臧玠以向潭州刺史崔瓘借军饷为由,起兵作乱,杀死崔瓘,潭州大乱。当时,杜甫的舅父崔玮任郴州录事参军,杜甫想去投奔他。一家人离开潭州乘舟南上,驶向郴州。船到耒阳,正好河流发大水,船不能前行,只好又顺水返回潭州。
杜甫第三次客寓潭州已是秋初,天气毒热,如在蒸笼。在这里休整几天后,他们又告别亲友,起程顺湘江而下,计划先到汉阳、襄阳,再回洛阳、长安。但是杜甫向往的长安似乎只能留在他的记忆和期盼之中了。长时期飘泊、贫穷和忧愁,疾病的折磨,使杜甫的生命孤舟已经不可能再回长安了。
暮秋离开潭州后,杜甫一家人一直乘舟在湘江上漂流,使他的风痹明显严重起来,已经不能站立,只能倒卧船上。但他仍然坚持着,用颤抖的手,伏枕书写,完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首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这首诗是杜甫的绝笔,是以当时科举考试以诗取士时所采用的五言排律的形式写的,足见杜甫作此诗的郑重严肃态度。诗里叙述了自己的病情,回忆了一生坎坷流离:“朗鉴愚直,皇天实照临”;忧伤天下时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并向湖南亲友嘱托后事和妻小,血泪迸流,哀情无限。
七七零年(代宗大历五年)的冬天,五十九岁的杜甫在湘江与汨罗江汇合处的江面上一叶孤舟中溘然长逝。
他死后,当时家人无力安葬,把他的灵枢厝在岳州(今湖南岳阳,(现湖南平江有杜甫墓)。四十三年后,八一三年(元和八年),他的孙子杜嗣业经过很大的努力才从岳州(应为平江)把杜甫的遗体搬运到偃师(今河南偃师)移葬在首阳山下,葬在远祖杜预墓附近,祖父杜审言墓的旁边。杜嗣业搬迁他祖父的灵柩时,路过荆州,遇见诗人元稹(779—831)元稹给杜甫写了一篇墓铭。他说,自有诗人以来没有像杜甫这样伟大的。
杜甫自七六九年三月到潭州,到七七零年冬离开潭州历时不到两年,共留诗五十五首。这是他的晚年绝唱,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情怀。杜甫的湖湘诗也可以说是纪行诗,他把所见所闻、时事景物融入诗中,很多名篇、警句至今还在三湘大地回荡,滋润着湖湘文化。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苦难出诗人]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 诗词文学网| 中华诗词网| 中国诗词楹联协会 | 中华诗词学会 | 中国作家网| 省作协| 长沙老干诗词协会 | 党建网| 湖南省文化厅|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文联| 中国新闻出版社| 新华网| 中国诗词协会| 老干部之家诗词协会| 四川作家网| 辽河诗词| 秦皇岛诗协| 无锡市诗协| 杭州老干诗协| 云南省老干部诗词协会| 云南省老干诗协 | 广东省老干部大学